close
mausam

最近在讀印度史,想到這片堆了很久,趁著假日看完了。

故事的主軸就如大部分的masala電影一樣是愛情故事,只不過這部片的配料比較有意思,跟fanaa或是dil se中即使是外人也可以明白判別善惡的國民V.S.分離主義恐怖分子不同,mausam針對的是國內的教派衝突。在印度,信仰印度教的民眾約有八成,但mausam的主角一個是錫克教,一個是伊斯蘭教,而這兩個宗教在百年來都分別與印度教發生過大大小小的衝突。

印象中,之前曾看影評提到兩個疑問:
(1) 如果是為了劇情張力而加入戰爭情節,為什麼不選擇兩次印巴戰爭,而是1999的小型衝突,導致男主角飛官的身分在劇中並沒有太大的作用?
(2) 男女主角的教派不同,在本片中並沒有成為太大的阻礙,教派的設定似乎有點畫蛇添足?

其實抓住主線來看,這個時間點是無法取代,也無法平移到其他時段的。
它的開頭跟結尾這十年正好前後呼應,開頭是毀滅,而結局是重生。
有一個提示:影片中在切換時間的時候,字幕都會用三種語言打上當時的年份、甚至月份,為什麼?

第一個問題:

一開始女主角Ayaat從喀什米爾前來投奔旁遮普的姑姑,過沒多久又連夜舉家遷移到德里,那時的年份是1992,當年印度發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:巴布里清真寺事件(也就是電視上播出的拆寺畫面),印度教徒強拆清真寺的事件引起了大規模的宗教衝突,因此信奉伊斯蘭教的Ayaat一家急著到孟買與家人會合。這是故事的開始,從此男女主角開始分散兩地。
接著1999年在蘇格蘭重逢,Ayaat透漏之所以到了英國,是因為姑父在印度被炸死,這是1993年的連環爆炸案。就在Ayaat跟Harry將要互許終身時,Harry卻被印度緊急召回參與1999的卡吉爾戰爭,從此兩人又次次錯過,再難聚首,直到2001發生911事變,Ayaat與表兄因穆斯林的身分在美國待不下去而返回歐洲,在火車上的相遇。直到2002年在古吉拉特邦發生持續兩個月的重大衝突事件,印度教徒對穆斯林展開了屠殺,騷動很快地蔓延到全國,於是我們看到故事的高潮,暴民沿街縱火、追捕屠殺民眾,Harry與Ayaat在動亂的狀況下再次重逢,Harry說出自己的身世,然而當Ayaat追問這些人是誰的時候,Harry的回答是:「可怕的影子,他們從不露面,也沒姓名」。

第二個問題:

男女主角雖然教派不同,但是這兩個教派並非最常發生衝突的世仇教派。
這兩教雖然都有與同教通婚的習慣,但是本片顯然不想強調這一特色。
我個人感覺上,與其強調衝突,不如說本片想要藉著Harry與Ayaat傳達的是(國內的)和解,還有一點隱晦的指責印度教的意味。Harry服役於印度空軍,唯一出手的衝突是與巴基斯坦的卡吉爾戰爭(對外),Ayaat是喀什米爾的穆斯林,但她的國家認同顯然是(以印度教為主的)印度而不是(以伊斯蘭教為主的)巴基斯坦,這兩個人的背景都是在印度身受宗教衝突之害的家庭,然而他們對印度,或是印度教徒卻沒有表現出明顯的怨恨,只是在時代的洪流裡想要站穩腳跟,拉住彼此。在本片中多次出現眾人為Harry印度空軍的身分致敬的場面,直到最後2002衝突中,Harry才說出自己的母親也是被同一批「可怕的影子」所殺害,以故事開始時1992年兩人的年齡回推,很可能指的是70~80年代錫克教爭取Khalistan獨立致使印度教與錫克教相互仇殺的事件,至此,誰都看的出來「可怕的影子」是誰了。男女主角教派不同的設定,與其說是製造兩者之間的衝突,不如說是製造兩者之間的共通點。

然而,即使被這「可怕的影子」逼到了絕路,Harry卻沒有反擊這些暴民,而是選擇帶著Ayaat逃走。

從頭到尾拆散兩人的都是國內的暴動,而印巴衝突只是一個象徵:不管怎麼樣,印度人要一致對外。

即使在國內遭受到這樣的迫害,兩個家庭還是以為印度出征為榮。

最後的結局是兩人帶著救下的孤兒共組新的家庭,以此開始了新生活。

小心翼翼的避免冒犯加害者,透過這麼迂迴曲折的方式為這兩個受害者族群傳達和解的意圖,作為一個外人看起來其實有點悲哀。好奇印度觀眾對本片的看法如何,但無論如何這是一個勇敢的嘗試。本片劇情不錯,shahid文質彬彬的氣質非常帥氣,單純作為愛情片來看也是很不錯的,如果是對近代印度有興趣的人,更是推薦這片。

剛剛查了一下IMDB的評分,僅4.6,竟比純粹胡鬧的Phata Poster Nikhla Hero(2013)4.9還低,苦笑。

延伸閱讀:

古吉拉特騷亂事件
http://data.book.hexun.com.tw/chapter-1221-5-3.shtml

印度歷史的綁架者
http://www.bundpic.com/2013/11/24433.shtml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uitun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